緣起

火旁龍這一項屬於客家人的活動,清朝時自大陸客家原鄉流傳至臺灣後,雖然在四~六○年代盛極一時。在各地逐漸地再難以找到龍的身影之後,身為客家大縣的苗栗呢?根據耆老的說法,苗栗地區的龍活動早在四○年代就已經存在,最為人所樂道的,就是當時位於苗栗縣頭屋鄉的「新光織布廠」,老闆出了五千元的大紅包,備妥鞭炮、爆竹,邀請龍隊進入後,廠房就關上大門,開始以各種不同的陣式,燃炮、炸龍!那時浩大的盛事、壯觀的場面,許多苗栗的老人家都還記憶猶新。然後,在過了好幾個十年以後,苗栗地區雖然在年節期間仍有舞龍活動在各地進行著,然而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炸龍場景,值得後人紀念。

火旁龍這一項屬於客家人的活動,清朝時自大陸客家原鄉流傳至臺灣後,雖然在四、五○年代盛極一時,然而,六○年代以後,卻漸趨衰退。這一項曾經在苗栗、中壢、臺南…等地活躍的傳統藝術文化,時至八○年代以後,卻似乎早已被人遺忘,那些曾經高舉龍頭、龍身甚至是跟在龍隊身邊丟鞭炮助陣的孩子們,也慢慢地從街頭消失。在各地逐漸地再難以找到龍的身影之後,身為客家大縣的苗栗呢?根據耆老的說法,苗栗地區的龍活動早在四○年代就已經存在,最為人所樂道的,就是當時位於苗栗縣頭屋鄉的「新光織布廠」,老闆出了五千元的大紅包,備妥鞭炮、爆竹,邀請龍隊進入後,廠房就關上大門,開始以各種不同的陣式,燃炮、炸龍!那時浩大的盛事、壯觀的場面,許多苗栗的老人家都還記憶猶新。然後,在過了好幾個十年以後,苗栗地區雖然在年節期間仍偶有龍活動在各地默默地進行著,然而當時那種震攝人心的爆竹聲響,卻只能在人們的心裡默默蟄伏著,在客家人的血液裡,默默地流淌著。

因此,苗栗市公所自1998年起,開始積極籌辦屬於苗栗、屬於客家人的「火旁龍活動」,將這一項原屬於民間極為特殊的元宵民俗節慶文化活動,並藉由完善之規劃與文創行銷,時至今日,除了讓「苗栗火旁龍」四個字,變成了不可分的名詞,並成為苗栗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節慶活動之外,並能躋身成為「南蜂炮、北天燈、中火旁龍、東邯鄲」的臺灣四大元宵慶典之一。

然而,今年火旁龍邁入二十六週年了,也是臺灣交通部觀光局年度推薦節慶活動,陪伴無數的縣民及全國遊客,已經成為苗栗客家大縣節慶的代名詞,人們相信透過火旁龍的洗禮,是一場青年成長禮,趨吉避邪,護衛來年的平安順遂。苗栗火旁龍在經歷26年不斷的傳承,也讓更多年輕朋友愛上火旁龍,並願意延續以及傳承這個屬於苗栗的驕傲,火旁旺這場客家人獨一無二的慶典。